一体化板保温系统的排气构造

发布作者: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5-12 05:38:14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保温装饰复合板保温系统的排气结构,属于建筑物保温有关技术领域。

  [0002]保温装饰复合板,简称一体化板,由酚醛保温板和具有装饰功能的饰面层构成。通过专用机械在工厂预制复合而成,具有安装方便和适用广泛等特点,逐步替代有机质类裸板和无机保温板。保温装饰复合板的安装,采用粘锚相结合等方法与基层墙体固定,每块板的接缝用单组分聚氨酯发泡填缝剂或聚乙烯圆棒填缝,在其缝口部位预留不小于5_深度的板缝。在预留板缝用密封膏勾缝封严,避免在板缝间产生热桥、渗水,共同构成多保险的保温、防水、防火、装饰和保温的建筑保温系统。然而,密闭的保温系统,不能将基层原有和产生的潮气排出,保温系统经过不同季节冻融循环后的热胀冷缩,导致保温系统出现裂纹或鼓胀等不良因素,过早减少保温系统的常规使用的寿命。因此,按设计的基本要求,应在保温系统中应设置排气孔(塞)。目前排气孔(塞)为通透,在十字交叉处或板缝中,即在墙体基层设置后,穿过保温层和饰面层直接与大气直通,导致基层内潮气和大气潮气互串,尤其秋季雨水产生潮气进入基层冷冻后,鼓胀保温层。

  [0003]未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一体化板保温系统的排气构造。

  [0004]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体化板保温系统的排气构造,包括安装在一体化保温板十字交叉处的排气塞,其特征是:所述的排气塞由一体成型的底座及排气管构成,排气管为直角弯管,弯管的一端与底座相接,弯管的另一端与地面垂直,在弯管内设有防水透气膜。

  [0005]所述的防水透气膜通过环形密封圈固定在弯管内,透气的一面向内,不透气的一面向外。

  [0008]所述的所述排气塞的底座边缘作为与保温板固定的安装面,通过铆钉将排气塞底座边缘固定在一体化保温板十字交叉处。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使用弹性橡胶密封圈的涨力将防水透气膜固定在排气塞内,防水透气膜为纤维材质制成,只向外排气,不向内进气,有效将一体化保温系统内的潮气排出,保护保温层不鼓胀,增强保温效果。

  [0011 ] 一体化板保温系统的排气构造,如图1所示,包括安装在一体化保温板I十字交叉处的排气塞2,排气塞2由一体成型的底座21及排气管22构成,底座21和排气管22为塑料制品;排气管22为直角弯管,排气管22 (弯管)的一端与底座21相接,排气管22 (弯管)的另一端与地面垂直,在排气管22 (弯管)内设有防水透气膜23。防水透气膜23通过环形密封圈24固定在排气管22 (弯管)内,防水透气膜23透气的一面向内,不透气的一面向外。利用防水透气膜只向外排气,不向内进气的功能。

  [0012]安装时,将排气塞底座21插入一体化保温板与墙体基层间隙。也可以将排气塞底座21边缘作为与保温板固定的安装面,通过铆钉25将排气塞底座边缘固定在一体化保温板十字交叉处。使得排气塞穿过保温层和饰面层直接与大气直通,并且排气管管口朝下。由于排气孔内设置防水透气膜,因此排气效果非常明显,且安装很容易,产品成本很低。

  1.一体化板保温系统的排气构造,包括安装在一体化保温板十字交叉处的排气塞,其特征是:所述的排气塞由一体成型的底座及排气管构成,排气管为直角弯管,弯管的一端与底座相接,弯管的另一端与地面垂直,在弯管内设有防水透气膜。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板保温系统的排气构造,其特征是:所述的防水透气膜通过环形密封圈固定在弯管内,透气的一面向内,不透气的一面向外。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板保温系统的排气构造,其特征是:所述的一体成型的底座及排气管为塑料制品。4.依据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体化板保温系统的排气构造,其特征是:所述的排气塞底座插入一体化保温板与墙体基层间隙。5.依据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体化板保温系统的排气构造,其特征是:所述排气塞的底座边缘作为与保温板固定的安装面,通过铆钉将排气塞底座边缘固定在一体化保温板十字交叉处。

  【专利摘要】一体化板保温系统的排气构造,包括安装在一体化保温板十字交叉处的排气塞,排气塞由一体成型的底座及排气管构成,排气管为直角弯管,弯管的一端与底座相接,弯管的另一端与地面垂直,在弯管内设有防水透气膜。防水透气膜通过环形密封圈固定在弯管内,透气的一面向内,不透气的一面向外。本实用新型使用弹性橡胶密封圈的涨力将防水透气膜固定在排气塞内,防水透气膜为纤维材质制成,只向外排气,不向内进气,有效将一体化保温系统内的潮气排出,保护保温层不鼓胀,增强保温效果。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 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技术 2. 超硬陶瓷材料制备与表面硬化 3. 规整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

  1: 建筑节能 绿色建筑能耗的模拟与检测(EnergyPlus);建筑碳排放和生命周期评价;城市微气候、建筑能耗与太阳能技术的相互影响;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回归方法用于城市建筑能耗分析;不确定性、敏感性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建筑能耗分析(R);贝叶斯方法用于城市和单体建筑能源分析 2: 过

  1.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设计 2.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及制造 3.专利布局及规避策略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