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小而美”民生实事 带来家门口的“幸福感”

发布作者:保温装饰一体板 发布时间: 2024-08-22 17:39:23

  农村房子改造暖居暖心,美丽乡村建设亮点频出,家门口看病“近”享便利……一件件民生实事,构成了群众幸福生活的底色,也提升了垦利区民生福祉建设的成色。今年年初,垦利区围绕群众最关心且急需解决的“衣食住行、安居乐业”等基本生活方面谋划论证了“小而美”民生实事12件34项,以身边小事温暖民心,带来家门口的幸福感。

  在垦利区胜坨镇后彩村,农村房屋保温项目正在有序实施,通过粘贴翻包网、铺贴保温板,打磨、打锚固钉等方式,在不改变住房原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提升房屋保温、隔音和防潮性能。一排排农房粉刷一新,刷新了村容村貌,也刷新了群众的幸福感。

  “之前没有做保温,冬天冷、夏天热的,我们自己做起码得一两万元,现在政府给我们统一补贴后,一两千块钱就弄好了,外墙保温以后,不但房子暖和,人暖和,心里也暖和了。”后彩村村民朱乃友说,“大家都说好,这个事儿办得确实好,特别实在!”

  安居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情结,也是政府惠民工作的切入点,安居工程既要“面子”,更要“里子”,农房改造不仅要“好看”,更应该“好住”。作为今年的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垦利区因地制宜,以卧室和起居室为重点,对墙体加装外保温层,并重新抹灰粉刷,改造后,房屋不仅保温隔音还能防止渗水,居住舒适性大幅提升。

  “农村房屋保温工程以上级补助资金和区镇配套财政资金为主,农户出资13%左右。今年已改造完成1893户,完成改造的农村房屋,冬暖夏凉效果明显;冬季采用燃气采暖的,一个采暖季可节约燃气费用600—800元,节约能源的效果显著。”垦利区住房城建局副局长崔吉成说。

  不仅是房子改造,分散式“电代煤”清洁取暖、“四好农村路”建设、灌区水利设施提升……一件件民生小事,不仅温暖了民心,也点燃了乡村建设引擎。

  幸福生活从健康开始。看病“舒心、放心”一直是垦利区医疗服务普惠升级的目标和方向。

  对常年需要吃药控制慢病的老十五村村民来说,村里新开的村卫生室算是把事儿办到了自己心坎上。作为地处偏僻的渔民村,过去的老十五村医疗条件落后,最近的卫生室都在15公里以外的镇上,看病拿药报销都很不方便。

  聚焦“民生小事”,才能办好群众“心头大事”。垦利区根据群众需求,新增2个基层卫生室,对李呈村、杨庙社区等11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做改造提升,实施了村卫生室服务能力“五有三提升”专项行动,实现全区73处一体化管理卫生室康复理疗设备、智慧随访设备、诊查输液设施等配备齐全,服务能力、医疗保障、诊疗环境全方面提升,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我们村年轻人大部分都出去打工了,我们这些老年人也不会开车,出远门去看个病吧很费事,现在家门口有了卫生室,对我们来说又方便又放心,孩子们也省心了。”老十五村村民牛玉秀说。

  与此同时,垦利区持续提升整体医疗服务的品质,实现中西医协同发展。一方面,与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合作共建,推动优质资源持续下沉,已申报通过新技术37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动脉瘤夹闭术等20余项原先在垦利“不能看、不能办”的手术,都实现了本地诊疗。另一方面,投资298.67万元实施了区中医院扩容提升项目,打造1000平方米康复中心,以“中医做名气,康复做影响力,康养做品牌”为战略目标,提供神经康复、疼痛康复、运动康复等专业服务,开展火龙罐、蜡疗等30余项传统中医特色技术,打造“中医中药服务进万家”的服务品牌,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便捷的中医诊疗,带给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

  走进垦利区垦利街道东宋村村委大院,蝉鸣惊醒了夏日的浓荫,只见一双双巧手来回翻转,彩色的纸绳轻轻晃动,一阵“飞针走线”后,一个个精美的编织包、手挎篮、小动物就有了雏形。

  “现在已经编得很熟练啦,凤凰尾挂件这种大型作品,我半天就能编一个!”李美是东宋村草编合作社社员之一,提起草编,她就一脸笑意,“我父母上了年纪,越来越离不了人,为了就近照顾,我也很久没出去务工了,正好村里办了合作社,解决了就业问题,又能照顾父母,一举两得。”李美笑着说。

  据了解,垦利区为解决家门口就业问题,积极打造“安营乐业·15分钟就业服务圈”,通过集成服务功能、岗位供给、政策扶持,推动实现“点单式”就业、“多元化”就业、“家门口”就业,打通人岗供求匹配的“最后一公里”。

  ——组建共富工坊、草编合作社、“幸福就业驿站”等,进一步融合接纳社会资金,发展农产品加工、高档工艺品订制等新兴业态,促进群众家门口高质量就业。

  ——发挥传统手艺和非遗文化优势,打造“家味道”手工水饺、胶东杠子头火烧、绿康酸奶等拳头产品,推动村集体经济扩容升级,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创业,让乡村共富路越走越宽。

  ——打造标准零工队伍,构建党建引领、村民自治的“村集体+劳务经纪人+劳动力”就业模式,引导富余劳动力分行业、分工种组建“水电工”“家政”等标准化劳务队伍,精准匹配市场需求,真正让群众“好就业”“就好业”。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一定要标注明确“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照法律来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加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别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照法律来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东营市融媒体中心 东营日报社版权所有 没有经过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照法律来追究法律责任。

  鲁ICP备05023236号鲁新闻备案号201054601 鲁公网安备521号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东城府前大街73号 邮编:257091 电话 邮箱:举报电话